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经典名句以及点评115句

2023-07-18 12:50:4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名句赏析评价及感悟

1、论语名句分析

(1)、(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将“以文化人”列为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这方面匠心独具,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3)、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其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维度联想思考。考生可以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名言警句,以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的精神;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根脉。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4)、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言不及义: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6)、(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仞”“翱翔”“蓬蒿”“栈”“勒”的书写。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一是深化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学会主动思考,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水平;上海卷作文试题“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便于集中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9)、生:孔子不但自己好学,还是最早的图书整理者,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10)、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全国3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精心选取李贺《野歌》、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和王建《精卫词》。陆游的诗使考生在艺术审美中体验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李贺的诗可以给正处于青春期的考生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人生启迪,王建的词引发考生对“愚公移山”故事及内涵的联想,可谓言外有意,韵外有旨。

(12)、                                         

(13)、翻译: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4)、注意以下字形:瓮、牖、枢、氓、己。(3)补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15)、古代的礼是种种特定仪式,乐则需要演奏乐器,射是射箭的本领,御则是驾车的技术。所以孔子所言的学与习,就不单单是指读书和阅读,还要包括学习与演习技艺。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7)、(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18)、译文(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9)、我们在工作上,在領导面前,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因为天下的知识何其丰富,没有人是百事通。不懂不为耻,装懂才是真正的可笑。才会被领导看不起,才会得不到信任和重用。

(20)、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

2、论语经典名句以及点评

(1)、(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随着课堂氛围的不断加浓和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郑老师自然地引领学生“领悟孝悌,明确责任”。让全体学生明白:孝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当今社会所讲求的和谐,其渊源就是孔子的孝悌思想。

(5)、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6)、赏析:看见好事,便想快点去做,好像赶不上的样子,看见不好的事,便急忙躲开,好像把手伸到开水里一样。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系。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大量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崇高美德来感染、引导考生之外,还特别加强了对师德师风的推崇与宣传。全国I卷在“名篇名句默写”直接考查《论语•为政》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韩愈《师说》中的相关内容;全国Ⅲ卷“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考生对一封书信进行修改,书信的内容是学生对老师从教50周年的致敬。3套试卷或详或略,或显或隐,多方面涉及师德师道,春风化雨,引导考生尊师重教。

(10)、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3)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3)、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14)、(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15)、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6)、赏析:这是孔子关于交朋友的思考,我们交朋友一定要交胸怀坦荡的人,而不能和那些小人来往,时间久了就会生出嫌隙和麻烦来。

(17)、生:孔子说自己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8)、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9)、(6)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0)、(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

(1)、师:好古就是喜欢古代文化,古代典籍。谁知道《韦编三绝》这个故事?

(2)、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4)、课一开始,郑旺吉老师引领学生“走近孔子,认知《论语》”。郑老师不断提问学生孔子是一个什么人?《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阅读经验,说出对孔子和《论语》的理解。此时,课堂慢慢地进入经典国学氛围之中。

(5)、翻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6)、(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7)、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8)、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9)、师:你知道孔子怎么学吗?他随时随地向人请教,孔子拜老子为师,学习礼仪,拜师襄为师,学习琴艺,还拜七岁的项櫜为师,增长见识。《三字经》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昔仲尼,师项櫜,古圣贤,尚勤学。凡是有优点的人,孔子都想学习。随时随地学习,马上就学,不要空想,这是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带着体会再读读句子——

(10)、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11)、答案:(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4分)

(12)、(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13)、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14)、(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句话中的“好古”是什么意思?

(16)、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7)、链接资料:孔子在73岁的人生中,学而不厌。孔子认为古圣贤留下了丰富的礼乐文化,也给后人树立了至高的道德榜样,孔子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并整理古代典籍,晚年修订《诗经》,编纂《春秋》,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 

(18)、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19)、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20)、生:我发现这句话写了学与思的关系,思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4、论语名句及解析

(1)、“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给满分)(3分)

(2)、                                         

(3)、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4)、(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5)、                                         

(6)、投稿:160280748@qq.com; 商务:QQ160280748

(7)、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8)、                                         

(9)、(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10)、(20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哪怕是个普通人必须有志向而不可轻易改变: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论语》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有很多观点至今仍然保留着积极的思想价值。试题启示语文教学,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层面的解读,要重视对其中优秀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吸收与陶冶。

(14)、(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5)、生:孔子一生学而不厌,他精通六艺,懂礼仪,懂音乐,会射箭、会驾驭战车、饱读诗书、精通数学。

(16)、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17)、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019年高考语文卷,进一步凸显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18)、每日更新大量免费的语文知识、高分作文技巧、人物作文素材、高考诗词解析、名家美文共赏、哲理名言和学习陪读建议等等…

(19)、师:接下来四句的理解,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可以借助老师刚才提供的资料,也可以结合你知道的故事,谈谈你的理解。我们来交流分享。

(20)、第一道题要求考生从《呐喊》中任选一篇作品印象深刻的结尾,带来的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题目的内容有选择性,《呐喊》的任何一篇均可,具有自主开放性;又加以适当的限制,必须是“结尾”,且要求复述大致内容,写出自己的启迪,又具有适度限制性。

5、论语名句点评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                                         

(3)、立足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注重语文学科的教学导向,突出对考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的考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

(4)、这节课,郑老师很注重引领学生诵读。每一个主题讲解的开始和结束,都进行集体诵读。首先是指导五名穿着汉服的学生带领全班同学大声诵读《弟子规》中“入则孝”和“出则悌”二章,通过诵读认真领悟每一句蕴含的深刻含义。

(5)、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7)、问:2017年高考是如何利用考试这一特殊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考试育人效果的?

(8)、言内之意:我每日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信可靠?师之所传是否有学以致用?

(9)、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10)、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生:学习《论语》,除了常见的结合注释,还可以联系资料,结合孔子的故事,做到深思明义。

(12)、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13)、试题引导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文本有全局的把握,系统地理解,深入地思考,严谨地推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14)、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5)、(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综合以上三句话,这貌似教导,实质应该是献策。用人之道,在于人品,其次才到能力。如想国家顺利发展,应重用“仁”者。

(17)、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 362 天,全品会继续助力考生准备战斗!

(20)、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继续坚持在学科情境中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如既往地重视语文基础的同时,突出对思维水平的考查,体现对学习方法的关注和引导,继续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在试题的开放性、情境化方面积极创新,力求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1)、又如第10题,要求考生具体说明文言文选文第三段是如何展开批驳的,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本上下文内容及行文逻辑的准确理解和分析。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4)、(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5)、(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5)     .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8)、测试内容与形式也保持稳定。3道试题涉及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察、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等基本考查内容。

(9)、(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10)、(赏析)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11)、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12)、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也表达出对他们“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13)、(5)______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韦庄《著萨蛮》)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论语》辞约义丰,浅近易懂,用意深远,但学生对具体的背景并不了解,理解难免生硬。除了常用的注释助解,教师链接与孔子有关的故事,从孔子的言行互参学习,句子不再扁平,而是从“人的视角”去体会其治学态度,在情境中与孔子对话,建立句子的内在联系,打开学习《论语》的新方式。文史互参助力理解,通过文句背后的孔子故事,进一步感知孔子提倡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孔子研究《周易》、修订《诗经》、编纂《春秋》,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链接“韦编三绝”的故事及相关资料,以佐证孔子“好古”的读书志趣及“敏以求之者也”的刻苦好学。在对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适时引用《三字经》名句“昔仲尼,师项櫜,古圣贤,尚勤学”互文理解《论语》故事,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把一个个《论语》文句,丰盈成故事文章,达到以文化人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