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孟子语录及意思简短119句

2023-07-23 12:08:00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孟子语录及

1、孟子语录经典语录

(1)、简析:凡是行为有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归向他。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3)、(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4)、(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9)、(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0)、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2)、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3)、26)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14)、(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5)、(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16)、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17)、(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8)、(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9)、2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大意:富贵奢侈的生活不能引诱他堕落,贫困卑贱的生活不能让他改变志向,强悍的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2、孟子语录及意思简短

(1)、(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感悟:此话无非是说不论贫富都应该清清白白,当我们身处贫困不能因为见到一点能改变我们处境的蝇头小利就丧失我们的原则,而当自己显赫的时候要劳记自己出发的目的是什么。相比贫困,富贵的忘乎所以更加恐怖。

(5)、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9)、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大意: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2)、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发:起,指任用。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举: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士:狱官。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海滨。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市:市井。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必:一定。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心志:意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体肤:肌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困于心:心中有困苦。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3)、大意: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样不能一起得到,那么只好舍弃生命而救义。

(14)、(译文)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为行仁,他们(的后人)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不行仁。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15)、(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译文)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1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简析: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

(19)、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2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孟子语录鱼我所欲也

(1)、简析: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要有个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4)、(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衣时尚招区域总代理,5000元拿地区总代资格

(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8)、(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译文)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感悟:当我们从新闻上得知消防员为救他人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句话。

(13)、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

(14)、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15)、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孟子语录十则

(1)、大意: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2)、(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且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6)、感悟:人生短短数十载,不求功名利禄,只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更无愧于心。

(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1)、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2)、简析: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6)、这句话的核心,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就是《论语》里面的忠恕之道。一些宗教将博爱,爱全人类。孟子这里并非不讲博爱,只是说,博爱要由近及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

(17)、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18)、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19)、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20)、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5、孟子语录及感悟

(1)、(译文)孟子说:“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2)、(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4)、简析: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闪烁其词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

(5)、(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6)、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7)、(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0)、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11)、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4)、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15)、(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大意:为民众的快乐感到快乐,民众也会替你的快乐感到快乐。为民众的忧患感到忧患,民众也会替你担忧。

(17)、这就是孟子最著名的“养气”说!后来养气说从人格的发展到文章上,成为了影响很大的“养气”美学。

(18)、(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20)、(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鲜氧泡……洗衣机除菌、清洁、抑菌,洗净衣服娇嫩皮肤不长痘

(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4)、(译文)做一件事情好像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6)、(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2)、(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3)、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14)、(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7)、(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18)、《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