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原文翻译与解读华语网67句

2023-08-11 12:26:53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原文翻译

1、论语原文翻译下载

(1)、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翻译)

(2)、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3)、(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6)、(注释)(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7)、本文转载自生活委员《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8)、(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9)、(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的了呢?”

(10)、《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1)、(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 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知:通“智”

(12)、(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翻译)

(15)、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翻译)

(16)、(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7)、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翻译)

(18)、(原文)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9)、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翻译)

(20)、(注释)温故:温习旧知识,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

2、论语原文翻译与解读华语网

(1)、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翻译)

(2)、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3)、(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翻译)

(5)、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6)、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注释)(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3)女:同汝,你。(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

(1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15)、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6)、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1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9)、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3、论语原文翻译泰伯第八

(1)、(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2)、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翻译)

(3)、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翻译)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7)、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8)、(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9)、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翻译)

(10)、44阙d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翻译)

(11)、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

(12)、(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1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翻译)

(14)、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15)、(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16)、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翻译)

(1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赐没有禀受天命,而做买卖;行情多次中。”

(18)、(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19)、11-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20)、(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4、论语原文翻译及注释诗词在线最具开放式

(1)、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3)、论语十则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下面,我为大家讲讲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翻译)

(5)、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翻译)

(6)、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人心就很少了。”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